规模以下工业是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。近年来,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,规下工业企业在数量、规模、经济总量上较以往都有了明显的提升,对拉动整个工业经济,增加财政收入、缓解就业压力、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一、规下工业发展现状
截止年底,规下企业累计收入4607.5万元,同比增长16.0%。规下样本企业数量总计21家,其中采选业10家,占规下样本企业总数的47.6%;农副产品加工业4家,占规下样本企业总数的19.1%;能源生产企业2家,占规下样本企业总数的9.5%;其他行业5家,占规下样本企业总数的23.8%。21家样本企业中,正常经营企业7家,仅占规下企业总数的33.3%,停产和半停产企业高达14家,占规下企业总数的66.7%。
二、规下工业发展特点
1、传统产业成为主导。规下样本企业经营范围,基本以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工艺加工为主的“资源型”和“传统型”行业,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矿采选、冶炼,农副产品加工、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各个领域。
2、企业规模偏小。规下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,生产技术低,经营管理落后,产品品牌效应不强,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叠加疫情防控影响,企业面临复工复产迟缓、资金紧缺、用工人员流失快、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,企业生产经营困境进一步凸显。
3、缓解就业压力。规模以下工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工业户,因其投资小、成本低、经营灵活、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不高等特点,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。规模以下工业不仅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,而且创造了就业机会,有效缓解了全县城镇和农村的就业压力。
三、规下工业存在的问题
规下工业与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有密切关系,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,具体表现在:
1、发展不平衡。从企业分布情况看,规下工业绝大部分分布在城镇,企业基础好、交通便利、市场意识强,信息灵通、经营状况普遍较好;而分布在乡镇的规下企业不仅数量少,而且经营状况远低于城镇企业,“城”“乡”差异较大。
2、融资渠道不畅。规下工业因其资产规模小,不能满足银行贷款要求的担保条件,资金来源单一,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民间借贷等形式,融资渠道不畅,流动资金短缺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。
3、创新意识不强。规下工业多为农民自发创办,受企业主文化水平偏低的影响,对市场分析、预测、预判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,部分企业存在家族经营模式,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、规范的经营管理。近年来,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,工业品的升级换代频率也随之提高,而大部分企业仅着眼于眼前利益,企业创新意识淡漠,研发投入不够,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。
四、对策与建议
1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。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,简化审批手续,提高办事效率,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;要坚决清理一切不合理的乱收费项目,减轻负担,帮助解决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,积极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下工业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。
2、建立多元融资体系。金融部门要积极扶持那些市场前景好,有发展潜力的企业,制定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;继续完善商业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营体系,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的进入,扩大信用担保资金的规模。
3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。引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。遵循因地制宜、协调发展的原则,带领规下工业向产业化、集约型转变,重点突出区域特色产业,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,保持生态环境,促进规下工业可持续发展。